4月11日,王山青(前)和隊員在清涼峰自然保護區巡護。本報記者 關敬生 攝
“最大的委屈是有一些人對自然保護區相關政策的不理解。”
“最大的快樂是發現了陳氏肥螈等新物種,看到培育的長序榆長出嫩芽,那芽兒瞬間就‘鉆’到我的心里。”
“最大的遺憾是沒有及時送父親去醫院檢查,沒能多陪陪他。”
......
37年來,安徽省歙縣清涼峰自然保護區管理站站長王山青始終堅守崗位,用心用情守護著保護區的一草一木。
在他的呵護下,歙縣清涼峰自然保護區連續37年未發生森林火災,連續19年未發生盜挖植物、偷獵野生動物案件。
王山青說,他這輩子只專注于一件事——守護好清涼峰的青山綠水。
(一)
4月9日清晨5時30分,位于皖浙交界處的清涼峰,晨霧環繞,山頂若隱若現。
山腳下的管理站里,傳來了電磁爐的燒水聲。水開后,王山青將兩個雞蛋撈出來,下進方便面。
吃完面,王山青把兩個雞蛋、四個米粿和一包榨菜放入方便袋,塞進背包,這是他為自己準備的午餐。“我最喜歡帶米粿或粽子上山,扛餓。”
相機、望遠鏡、折疊鋸......6時20分,檢查完登山必備物品,王山青帶著3名站員以及隨行的記者出發了。當天巡山的主要任務是更換破損的緊急求助警示牌、紅外相機電池以及監測長序榆的開花情況等。
“第一次見清涼峰,是我剛上初中的寒假。白茫茫的一座大山,氣勢磅礴,宛如仙境,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巡山的路上,王山青與記者聊起了自己與清涼峰的“初見”。
1982年,清涼峰自然保護區成立,原在林場工作的父親王經相成為管理站的第一批職工。每年寒暑假,王山青便會來到管理站,跟父親一同住上幾天。
1988年,父親王經相退休,守山的“接力棒”交到了王山青手上。“以后靠你了,一定要把清涼峰守護好!”父親囑托道。
攀爬半個多小時,巡至上坦保護點。山林里,有一座小房子。初到管理站時,王山青曾在這座不通電的小房子住過兩年半,吃的、用的都要自己挑上山。
雖已55歲,身材魁梧的王山青一直走在巡山隊伍的最前頭。“要不是半月板撕裂,這幾位小伙子根本趕不上我。”王山青笑言。2019年6月,一個下雨天,王山青在下山途中滑倒,造成左膝蓋半月板撕裂。
“單就蛇類而言,清涼峰就有五步蛇、蝮蛇、竹葉青蛇等40余種。”談起巡山可能遇到的風險,王山青說,蜱蟲叮咬、螞蟥上身等都是常事,最大的風險是無法預測的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如今,在王山青的手機里,還保留著2020年8月12日的一段視頻。當日7時07分,一塊重達百噸的巨石從山上滾落,掠過多條日常巡護步道。
越往上走,山勢越陡。行至最險處,左側是近乎垂直的崖壁,右側是幽深的山谷,能落腳的地方只有20多厘米寬。“大家抓緊崖壁上的樹木!”王山青叮囑道。
(二)
上午9時許,巡至“連門坎”附近,王山青發現多株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巴山榧,便讓站員洪鑫過來拍照、記錄和定位。
清涼峰自然保護區被譽為華東地區的“物種基因庫”,共有梅花鹿、黑麂、云豹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2種,銀杏、紅豆杉、銀縷梅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7種。“除了我們,惦記著清涼峰的還有一些非法分子。”王山青說。
因虬枝盤曲、蒼勁有力,黃山松一直是盆景市場的搶手貨。2006年,洪某盜挖一株小黃山松,便獲利6000元。在王山青的協助下,公安機關迅速破獲該案,后洪某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
硬的不行,軟的也行不通。為尋求王山青的“睜只眼閉只眼”“行個方便”,多位商販通過說情、送錢等方式進行拉攏,但均無功而返。
“清涼峰真的是一座‘金山’。假如王山青想利用它謀取個人私利,到大城市買一棟別墅的錢都夠了。”村民李大壽打趣道。
為守護清涼峰的一草一木,王山青給很多人留下了不近人情的印象。
清涼峰山腳下的上坦村,有一口300余平方米的水塘。為解決漏水問題,2019年上坦村申請了農田基礎設施管護補貼資金。然而,40多萬元的補貼資金下撥后,王山青卻堅持說“不”,因為不符合自然保護區的相關規定。
近年來,伴隨著徒步探險熱的興起,自然保護區也成了部分驢友的目的地。由于清涼峰地形復雜、溝壑縱橫,偷偷進山的驢友極易發生迷路、走失等事故。但不管時間有多晚,接到求助信息的王山青都會立馬投入救援。自2010年以來,王山青先后參與搜救行動30余起。
(三)
上午11時許,巡到“老拐隊”附近時,林間的多塊遮陰網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可不是用來遮陽的,而是用來收集長序榆種子的。”王山青告訴記者。
2008年,清涼峰保護區內首次發現被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長序榆。2014年,王山青開始嘗試收集長序榆種子,并進行人工育苗。然而,連續試種兩年,一株嫩芽都沒有冒出。
“我們分析原因后發現,低溫、倒春寒等天氣對長序榆種子的成熟度影響特別大。”第三年,當一株株長序榆嫩芽破土而出時,王山青就像得了寶貝,整天看了又看。
2019年,王山青將培育長序榆的經驗總結成文并發表在《安徽林業科技》上,成功填補了我省在長序榆育苗研究方面的空白。
“大自然是最好的課堂,我以山為師。”工作后,王山青很快便意識到自己的知識不足,工作之余堅持看書學習。1994年,王山青得到一個脫產學習的機會。在合肥林業學校的兩年,王山青系統地學習了林業知識,并獲得中專學歷。“同樣的試卷,我比第二名高80多分。”王山青說,分數驗證了自己對這次學習機會的珍惜。在此后的工作中,王山青也未丟下過學習,相繼取得了大專、本科學歷以及高級工程師職稱。
近年來,王山青相繼發表多篇論文,并被安徽師范大學聘為碩士研究生校外指導老師。“插上了知識的翅膀,才能在清涼峰之巔翱翔。”王山青時常對站員們說。
在王山青及站員們的努力下,自2016年以來,歙縣清涼峰自然保護區內共監測到國家保護野生動物58種,新發現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野生銀杏樹小群落3個、野生紅豆杉種群1個。“去年發現的陳氏肥螈,目前正在按照新物種認定程序進行申報。”王山青說。
為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2018年保護區建成了黃山市規模最大的生物多樣性綜合科技館,館內展示各類野生動植物標本641件以及王山青的61本巡山日志。
(四)
臨近13時,巡至海拔1650米的“攬月臺”。大家各自打開背包,掏出午餐。“一邊縱覽萬山,聽著松濤,一邊吃著午飯,很多人沒有體驗過這種快樂。”王山青說,巡山有巡山的苦,巡山也有巡山的樂。
王山青說,這輩子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及時送父親就醫。“那段時間,我正在為申報清涼峰國家級一期項目建設而忙碌。”
2014年7月,王山青的父親因病去世。這些年來,每次祭祀時,王山青都會把站里開展的重點工作以及自己獲評中國生態文明獎先進個人、安徽省先進工作者、中國好人等好消息向父親作個“匯報”。“父親給我取名山青,就是希望我能繼承他的志向,守護好這座大山。”
臨近18時,下至山腳。王山青給妻子王虹萍打去電話,詢問第二天岳母手術的準備情況。“我請假了,忙得過來。”王虹萍在電話里說。
“對于妻子和女兒,我有很多虧欠。”王山青說,多年來,在組織、政法等崗位工作的妻子,不僅從沒有抱怨過自己留在清涼峰,逢年過節時還會趕過來陪自己值班。
談起女兒,王山青說,女兒小時候最期盼下雨。見記者有所不解,王山青解釋道:“下雨的時候,森林防火壓力小,我就可以回家了。”說著,王山青匆忙拭去眼角的淚水。
18時30分許,記者與王山青道別。此時,暮靄悄然降臨,遠處的清涼峰巍峨聳立。
在隨王山青巡山前,有個問題一直縈繞在記者心里:“為何王山青能夠在大山里堅守37年?”
巡山后,這個問題有了答案:“他早就如同保護區里的一棵黃山松,把根深深地扎進了石頭縫里。”
■ 本報記者 袁中鋒 李丹青 吳江海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