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安徽發揮科學技術打頭陣作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積蓄新動能。
本臺記者 胡君
我現在是在安徽創新館,我身后是合肥未來大科學城的總體規劃圖,大家看到了這里匯聚了合肥先進光源、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等一批“國之重器”,以及深空科學城、科學家小鎮等一批專注于未來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園區,而這些區域誕生的很多科技成果,未來會“直奔”我所在的創新館,并在這里走向市場得以應用。
安徽創新館 副主任 舒小琴
看到的這一排成果都是我們的大科學裝置“沿途下蛋”的一些成果,您看這款鎢銅部件,也是我們全超導托卡馬克上面的一個科研成果,目前已經出口到國外的其他地方,在他們的科學裝置上得以應用。
作為安徽科技創新對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安徽創新館更是一座科技成果轉化的“大市場”。在這里,科研團隊帶著技術入駐,企業發布精準需求,專業經紀人負責牽線搭橋,政府以及金融機構則為他們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
安徽創新館 副主任 舒小琴
推進從概念驗證到產業化 產業落地的成果轉化模式,目前來講我們整個平臺匯聚了成果大概有1.9萬項,推動對接項目有3600多項,服務企業3萬余家。
在安徽創新館,一項項科技成果正在通過專業化的轉化服務找到產業歸宿。這樣的高效對接,得益于全省精心打造的科技成果轉化平臺矩陣。緊抓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這一國家創新平臺,安徽組建并運行了大健康、能源、人工智能等6個研究院,共布局各類科研項目超200項,與此同時大科學裝置“沿途下蛋”機制逐步形成,衍生技術成果達到170項,更重要的是,安徽著力構建的“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發展機制,正在讓實驗室與產業園無縫銜接;2024年以來,安徽還打造了一批以領軍企業牽頭組建的聯合研發平臺,讓企業、高校科研院等圍繞產業發展中的技術“堵點”協同創新。
本臺記者 胡君
這里是今年一季度新開工的合肥新美材料公司項目的核心施工區,預計企業落在這里的5條國際領先的光學功能膜生產線將于明年投產。
光學功能膜是顯示器的關鍵材料,被稱為光學行業的“芯片”,企業的產品之所以能達到全球先進水平,得益于合肥新型顯示上下游企業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的緊密的產學研合作機制,讓新美材料的光學功能膜在技術提升中能夠快速得到“場景驗證”和“技術支持”。
合肥新美材料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楊學鋒
我們跟上游的一些像京東方、維信諾等這些龍頭企業以及我們一些院校,重點是在表面處理膜,還有保護膜(研發),建立一些產學研的項目,我們預計可以把國產化率從不到5%提高到40%。
以新型顯示、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為代表的主導產業產業鏈已率先構建起以企業為主體的制造業創新體系,眼下安徽已擁有3個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并列全國首位;爭創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44家、居全國第6位;規上制造業企業創新活躍度居全國第3位,全省81.4%研發投入、80.7%研發人員、87.7%研發機構、80.2%發明專利來自企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正在江淮大地相互激蕩。2024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43.6%、提高0.7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16.1%、提高2.1個百分點。
安徽省科技廳 黨組書記 吳勁松
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圍繞“打頭陣”“走前列”,繼續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實現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產業新方向、體制新動能不斷涌現。
責任編輯: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