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合肥4月22日電(記者郭晨 水金辰)從高耗能的水泥加工到有力推進碳捕捉利用,從廢品回收邁向“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縣)”......安徽正以資源高效循環再利用催生新型產業、升級傳統行業,助力經濟綠色高質量發展提檔加速。
傳統的水泥生產屬于高耗能產業,安徽海螺集團近年來持續發力綠色低碳循環經濟。記者獲悉,他們不僅將熱能循環回收利用再發電,解決工廠生產的三分之二用電量,在銅陵海螺公司還建成了全國領先的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系統,開辟水泥窯協同處置新路徑。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發和應用無害化處理污泥、飛灰、工業固危廢等環保新技術,每年處置危險固體廢物超過1000萬噸。
在近日召開的安徽省循環經濟研究會四屆三次理事會上,安徽海螺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探索碳捕捉利用技術,將收集的二氧化碳轉變成干冰。此外,集團下屬的中碳科技公司自主建設了國內首個水泥行業碳資產管理系統,超前摸底碳資產價值,在37家熟料基地、71條生產線開展了碳盤查,下好全國碳市場建設“先手棋”。
傳統高耗能行業在尋求“綠”變的同時,循環經濟帶來的產業動能也正在助力地方發展。在皖西北,界首市如今成為循環經濟發展的樣本之一,每年回收利用廢舊蓄電池、廢鋁材、廢塑料400多萬噸,再生鉛產能99萬噸,再生動力電池產能1億只以上,全國每5只動力電池就有1只是“界首造”。界首市市長劉永春介紹,循環經濟創造了該市七成以上的工業產值和稅收。
“界首地下無礦,但地上全是礦。”當地干部告訴記者,如果廢棄的電瓶、礦泉水瓶等產生的重金屬、塑料等物質沒有被循環利用,可能需要付出幾倍的代價才能消除其造成的環境污染。界首在廢品堆上壘起“金山銀山”,也守護了綠水青山?! ?/p>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安徽省循環經濟研究會等相關機構積極建言獻策,助力全省循環經濟發展。安徽省組織了“一帶一路”循環經濟產業聯盟、碳達峰碳中和循環經濟產業聯盟、秸稈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指導培育了1000多個發展循環經濟的先進典型。
安徽省循環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李永勝表示,發展循環經濟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前景遠大廣闊。2024年該研究會前往全省15個市縣開展調研,幫助指導50余家企業,開展了40余次循環經濟專題交流活動,為全省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