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強調,要在“穩”和“保”的基礎上積極進取。今年以來,安徽堅定貫徹落實中央“六穩”“六保”要求,經受住了疫情考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社會發展正在有序、有效恢復,經濟運行出現企穩態勢、回升趨勢。我們要增強信心、乘勢而上,保持“進”的態勢,以積極進取的主動性對沖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以創新發展的強大新動能筑牢經濟基本盤,延續穩定高于全國的經濟增長勢頭,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為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提供堅強保障。
保持“進”的態勢,要以發力“新基建”來支撐新動能。“新基建”與前沿科技聯系最緊密、市場需求最緊迫、對沖疫情影響最有效,具有“一業旺百業興”的乘數效應和倍擴效應。應加密“信息新網絡”,推進5G布局、天地一體化、工業互聯網、先進計算、超算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打造安徽數字經濟新優勢。促進“融合新業態”,全面推進“互聯網+”,實施“五個一批”戰略,即上馬一批有帶動力的重大項目,引育一批在全國有牽引力的頭部、龍頭、“鏈主”、“鏈長”等重大企業,建設一批支柱性、主導型新基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基地和園區,打造一批穩定性強、競爭力強的重大產業,布局一批有影響力的國家級重大創新平臺,構建形成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
保持“進”的態勢,要以提升“產業鏈”來穩定新動能。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既要利用好全球市場,也要提升產業鏈安全,防范各種風險。我省有不少白色家電、新型顯示、汽車、高端裝備等產業的“鏈主”企業,近幾年通過智能化生產帶來全方位變革,推動上下游協同創新,在今年疫情發生后帶動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快速復工達產,形成供應鏈產業增值效應。各地應著眼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拉出產業鏈“四基”需求清單,健全產業鏈升級工程施工圖,實施產業鏈“鏈長制”、產業集群“群長制”,開展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提升強鏈、延鏈、補鏈“三大行動”,促進形成全產業鏈集聚發展態勢。
保持“進”的態勢,要以營造“好環境”來激發新動能。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孕育壯大新動能的肥沃土壤。疫情期間,“皖事通辦”集中上線1122項全程網辦事項,線上辦事率達92.6%。要推深做實“放管服”改革,深化新一輪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提升江淮大數據中心、新型全省政務“皖事通辦”“智慧監管”平臺功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促進國家和我省已出臺的良好政策“落地生根”,創新開展“四送一服”專項行動,堅決把減稅降費政策落實到企業,盡力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如此,立足鞏固和放大優勢,以工作主動性對沖外部不確定性,必將激發內生發展動力,全力穩住經濟基本盤,有效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生活,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責任編輯:祁夢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