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小檔案
陳俊杰
安徽省無為中學2022屆高中畢業生
高考理科總分683分
現為北京大學學生
學習經歷篇
一、適應
剛上高一的我和不少人一樣,感受到的不僅是興奮與好奇,還有恐懼——那種發自內心的對未知的恐懼。而應對這種恐懼的唯一辦法就是適應。一方面,是適應新的同學、新的環境。我在高一時就主動并廣泛地和新同學建立友誼,日后發現這樣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競爭合作關系。另一方面,是適應新的學習方式。這方面我做得并不好。高一時,我的月考成績相對平穩讓我誤認為已經找到了最合適的學習方式。結果,暑假學習表現懈怠,高二時成績大起大落。其實,不同的學習階段有不同的學習方式,到了一定階段就要調整節奏,并使其貫穿于整個高中生活。以晚自習為例,對高一新生來說,較長時間的晚自習是個不小的考驗,建議在暑假通過靜坐訓練提前適應;到了高二,要利用晚自習時間向老師請教;高三后期,則必須適應那種每晚限時一套試卷的節奏,才能保持做題手感。適應不難,關鍵就是要把未知的恐懼轉變為熟悉的節奏。
二、突破
沒有人會希望自己的高中生活過得平淡乏味,既然如此,我們就要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適區。我正是在高中完成了許多突破:第一次以運動員身份參加運動會、第一次做ppt演講、第一次領誓......每一項其實都是不小的挑戰,但每一次成功都讓我受益匪淺。正是這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讓我的高中生活如此豐富多彩。學習方面更要不斷突破。上高中之前以被動學習為主,上課講什么就學什么,授課老師布置什么作業就寫什么。到了高中,就要學會主動學習,善于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尤其是在高三,我每一天都在想著如何提高自己的成績,比如我認為自己的英語基本功在高一高二時積累得不夠扎實,于是便瘋狂地利用下課時間背單詞、背作文素材,睡覺前抽出時間再看一遍曾經做錯的高考題并分析原因。最后,我成功地在高考中實現了我高中三年唯一一次英語成績突破140分。其他學科也是如此,只有敢于突破,才能提高成績。
三、堅持
“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會很美好,但絕大多數人都死在明天晚上”。這句話用來形容高中再合適不過了。高一高二的我常為了競賽而堅持?;松锨€課間十分鐘自學競賽內容,又在上百個夜晚因為一道競賽題而遲遲不愿入睡,即使挫折不斷,我也不曾放棄,最終獲獎無數。高三的我則為了夢想而堅持。高一時,班上流行一句話:“考清北真的不難。”在那時,考上北大對我來說只是這樣的一句空話、一張空頭支票。但在高二的暑假,我參加了北大的暑期學堂,我深深地被北京大學所吸引,從此便為之瘋狂。到了高三,下課必翻“維克多”,熬夜必在補數學。每天都不容易,但每天都離夢想更近一步。最終我成功地考上北京大學,也算對得起這三年來的堅持,圓了自己的夢想。放棄很簡單,但堅持一定很酷。高中三年最重要的就是這種永不言敗的精神和敢于追求的勇氣,有夢想就要去堅持,這是從幼稚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
學習方法篇
語文:語文學習需要大量的積累,積累文言實詞虛詞,積累作文素材,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高中的語文學習中,掌握做題技巧才是更有效的漲分途徑,比如做論述類文本時,要學會審首尾、抓句間關系、抓關鍵詞、對比原文和題目表述內容等,再比如做實用類文本的主觀題時,要靈活運用提取關鍵詞法和提煉法。畢竟高中的學習節奏很快,作為理科生,大部分時間又要花在數理化生上,難以通過大量的閱讀來培養語感和做題能力。因此,掌握做題技巧相當重要,尤其是在高三,老師會針對不同的題型介紹很多做題技巧,只有熟練運用,才能有效漲分。
數學:學好數學要的就是卓越的思維能力和強大的心理素質。有的人總結數學學不好的原因就是思維沒別人那么敏捷,但這不應當成為偷懶的借口,高中數學所要求的思維能力是完全可以通過大量的訓練和有效的歸納總結來提高的。當你形成良好的題感時,你的思路和做題速度自然就快了起來,數學顯得不那么難學了。至于心理素質,我個人的理解是,在平時,不要被龐大的作業量嚇倒,更不可因此討厭這門學科,要學會及時鼓勵自己;在考試時,不要因題目之難、計算量之大而恐懼,要多給自己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用平常心對待每一道題目,不驕不躁。
英語:英語的學習方法和語文差不多,一方面是要厚積薄發,尤其是像我這樣英語基礎不好的學生。高一時英語成績很差,漲分的過程又相當緩慢,這時有的人就會開始質疑積累的作用,開始盲目刷題。實際上,這只是量變尚未引起質變,只有基本功扎實才能穩定漲分。另一方面也要熟練運用一些做題技巧,比如做閱讀理解時要回歸原文、對照比較、理解推敲,做七選五時要把握篇章結構等。
理綜:物理、化學、生物學科都會考察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好理綜的關鍵就在于掌握它們邏輯上的區別。物理側重于模型的建構推演和過程分析,化學側重于對基礎知識的推理和應用,生物側重于以課本的知記為基礎進行情境分析。但把這三門課放在一起考,就產生了另一個問題——時間分配。理綜要想拿高分,必須要學會合理分配時間。某一門學科的某種題型,正常情況下要花多長時間、超時多久必須放棄,心里都要有個數。這種敏銳的感覺需要在平時大量的限時訓練中逐漸培養出來,并做到在考試時準確地通過題目難易程度進行調整,從而實現得分效率最大化。
□由陳俊杰口述、徐徐整理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