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有不少整車企業,但我的首選還是江淮汽車”。孟琰是車輛工程專業畢業生,于2022年加入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淮汽車)的整車控制部門,他坦言,“教材里所學的新能源汽車相關知識無法直接運用到工程實踐當中來,同時缺少一個可以深入學習并施展自己的平臺,而江淮恰能給年輕人廣闊的成長‘舞臺’”。
如果說電機和電池技術決定了電動汽車的硬件價值,那么電控技術則直接決定了電動汽車的軟實力,也將幫助電機和電池發揮出最大的硬件潛能。在江淮汽車,作為車輛“大腦”的新能源整車控制部門,37人的團隊平均年齡僅25歲,其中“00后”占據了半壁江山。
“會不會有代溝?”
“不但不會,我反而覺得可以優勢互補。”整車控制部門負責人任珂回答道,“電動汽車本就是新事物,年輕人的想法很新奇,他們往往更懂年輕消費者的想法,我們老同志更有經驗,雙方能夠更好地把‘好點子’轉化為‘好產品’?!?/p>
公司是學校 崗位是課堂
據孟琰了解,部分車企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會局限于較狹窄的范圍,而他作為新人,在江淮汽車卻能夠接觸需求對接、分析、軟件開發、測試等過程?!皩τ谖邑撠煹膬热?,我能夠了解上下游所有的情況,這對我的全面成長具有極大的幫助,但對于企業來說,他們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時間成本去培養新人,對于追求經濟效益的企業來說是很不容易的?!泵乡f。
作為曾經的應屆畢業生,部門“元老”張希也頗有感觸?!霸谕饨缈磥?,我們可能只是玩玩,沒打算自己生產電動汽車”。2009年,江淮汽車從傳統燃油車的動力研究院中抽調部分人員組成電動汽車研發團隊,剛大學畢業的張希也加入其中,成為團隊中最早的一批員工,她介紹道:“這是個新賽道,公司幾乎沒人有經驗,也沒有案例可以借鑒,全行業都在摸索?!?/p>
2009年底,江淮汽車第一臺電動汽車樣車調試,新能源全體員工都圍住車,盯著供應商的電腦看他們調試整車控制器——VDC(整車域控制器)的前身?!澳菚r候的整車控制器很神秘,調試人員修改幾個參數,架子上的車輪就轉動了,作為旁觀者的我們一臉羨慕?!睆埾;貞浀溃案虒W,跟著國內外專家學,跟著高校教授學,公司盡可能地滿足我們學習需求的資源保障,團隊的成長有目共睹。”
而今,獨立自主開發的VDC已從最初單一的驅動控制演變到扭矩安全、整車一體化熱管理、電池管理等“超級大腦”的責任。在張希看來,這就是大伙提交的答卷。
“江淮汽車更像是一所學校,它把對人才的培養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任珂舉例道,公司每周會有四小時的專項學習時間,授課人員有專家,也有行業前輩,授課內容有專項技能,也有行業探索。此外,公司與多家科研院所保持了長期的合作關系,無論是智力支撐還是人才培養,都有穩定而強大的資源。
部門培訓學習
到黑河市進行極限環境測試
“鉆”“癡”“迷”
采訪前,該部門的部分員工剛從新疆吐魯番回來。
“我們要趁著中午最熱的時候驅車工作,挑戰極限環境測試?!比午娼榻B道,“暴曬過后,車內最高溫度可以達到90℃,人體頭部感受溫度至少也有60℃。以空調控制功能為例,我們要讓乘員艙迅速降溫,同時也需要兼顧駕乘舒適性和車輛行駛里程?!?/p>
去年冬季,工作人員曾前往遼寧省沈陽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黑河市等進行低溫測試。孟琰回憶道,他們三人一車從我省合肥市駕駛釔為3(江淮新能源汽車新車型),一路向北開始了冬季低溫標定的征程,歷時3天,途經山東、河北、天津,總共1600千米抵達標定的第一個目的地遼寧省沈陽市。在這三天的過程中,他每日坐在副駕駛抱著電腦實時監控車輛在道路運行過程中的性能表現,每晚入住賓館還需對白天的試驗數據進行分析,及時分析閉環白天發現的問題,調整軟件策略,優化乘員艙在冬季運行的舒適性、穩定性和可靠性等。
為了更好地驗證車輛的低溫性能,他們需要在凌晨工作,此時氣溫低于-20℃。“這是一天中最冷的時候,也正是我們車輛需要挑戰的極限環境?!泵乡f。
“我們一般很少坐在辦公室,人是分散在車上的”。談及日常工作狀態,張希用了一個詞——“鉆”。新能源賽道的競爭很激烈,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經常能看見一伙人圍在一起討論問題,一旦遇到新的挑戰,大伙都很默契地不想讓難題“過夜”,每次攻堅克難的過程確實令人記憶猶新。
“任珂就是個典型。他剛來的時候還是個青蔥小伙,如今才34歲的年紀就已經頭發花白,每天不是泡在試驗室就是在臺架上,對待工作好像有點‘癡’,仿佛工作以外的事都與他隔絕?!睆埾Uf,“那些年輕人就更是了,每天一起上下班,路上都能聽到他們在討論工作,感覺他們的‘電量’特別足?!?/p>
攻關研發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測試車輛前艙線束電氣功能
實力與底氣并存
“儀表安裝到車上準備上電時,心里很緊張,怕它沒有反應。”張希開發的第一個CAN控制器是基于江淮首款電動汽車儀表改款,她至今都記得當時的場景,“等到上電儀表上的電量表指針轉動并指向正確位置時,心情頓時激動又高興?!?/p>
以往,電動汽車的核心部件都由供應商研發提供,如今,她負責的CAN通訊的全場景應用,均可實現自主開發?!拔磥碚囃ㄓ嵖赡軙葑優镃ANFD和車載以太網,因為擁有了CAN通訊開發從無到有到可靠的底氣,面向下一代車用通訊開發我們無所畏懼?!睆埾Uf。
2022年是讓電動汽車行業“頭疼”的一年。芯片供應緊缺,即便花費百倍的價格也未必能拿到貨。為滿足市場需求,任珂在部門內部成立了芯片替代攻關小組,在保證產品功能性能的前提下,開展控制器的芯片替代開發,累計完成29種替代芯片的選型、測試和驗證等,同時開發可以兼容所有芯片的整車域控制器軟件。同時為響應國家號召,任珂帶領團隊積極探索芯片國產應用方案,自主開發一款芯片國產率74.4%整車控制器產品和國產率83%的電池控制器產品,為后續控制器國產化替代奠定基礎。
“很多新車因為缺少芯片停滯在生產線,看到因為我們團隊的努力,車輛順利生產交付,那一刻覺得特別自豪。”任珂說。
2007年以來,江淮電動汽車堅持迭代研發,歷經九代技術、四代產品,積累了領先的三電核心科技。其中電控作為三電核心之一,堅持自主開發關鍵核心控制器軟硬件的路線,以域控為指導思想,開發兩代“電控產品”,突破“卡脖子”技術。
到目前為止,該部門累計被授予發明專利119個、實用新型專利133個、外觀設計專利26個。累計發表論文23篇,獲得省級獎項9項。
“經歷這么多的產品迭代,增加的不僅有我的白發,還有我們創新的底氣。”任珂說。
整車控制部門全體“舞者”
本報記者:黃慧
責任編輯:丁亞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