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磊 王海涵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3年12月15日 01 版)
21歲的潘榮壯是吉林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專業的畢業生,之前對3000公里之外的江城安徽蕪湖了解甚少。而今,他馬上要在蕪湖開啟新的生活,將于本月底入職位于蕪湖的汽車企業奇瑞汽車,成為營銷崗位上一名“新兵”。
他與蕪湖結緣于10月30日,蕪湖市“全國百所高校大宣講”活動走進吉林大學,蕪湖市委書記寧波對蕪湖生動形象的宣介,讓潘榮壯對這座城市有了深刻立體的了解。在當天的人才招聘會上,潘榮壯與奇瑞汽車簽訂了三方協議。他說:“市領導字里行間流露出這座城市對于人才的渴求與關心,這也是吸引我去擁抱蕪湖、擁抱奇瑞的原因之一。”
當前,蕪湖正在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等一系列重大國家戰略在此疊加。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蕪湖市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推進招才引智“一號工程”,各級部門以強烈的引才意識、鮮明的用才導向、良好的成才環境,“引育用留”全鏈條人才服務體系日益完善。
走出去,請進來,服務好
作為一座中等城市,想要在全國范圍內招才引智,必須走出去、請進來,加大城市推介力度。
今年10月以來,蕪湖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率隊,圍繞當地首位產業需求,遠赴吉林、深圳、西安等地高校宣講,匯聚200多家企事業單位,提供7000多個優質崗位,收到簡歷3100余份。
為了把高層次人才請進來,10月下旬,當地舉辦了2023年百名博士蕪湖行暨紫云英高層次人才對接會,參會的327名博士中有160余人與用人單位達成初步就業意向。
數據顯示,蕪湖新入職大學生數量逐年大幅增長,從2020年1.6萬人,到2021年3.3萬人、2022年6.7萬人,今年1-9月已招引大學生7.55萬人。
只有服務好,才能讓人才更愿意留下來。為此,蕪湖在省內成立人才發展集團,旨在打造市人才工作的“總服務商”和“城市HR”,探索運用市場化手段開發和配置人才資源。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蕪湖市人才發展集團梳理調查研究發現的問題、推動解決發展遇到的問題、員工反映強烈的問題,做好督查督辦、跟蹤問效。針對人才政策兌現流程不優問題,集團開展專項整治,升級擴容“紫云英人才服務平臺”,上線相應的微信小程序,力爭讓人才獲得“網購式”體驗。
記者打開這款小程序,剛剛完成注冊登記就收到“人才等級”的初步評判,以及相應享受的各項政策。該平臺內嵌人才服務、政策匹配、人才需求等模塊,最高單日訪問量超100萬次。青年英才購房補貼、租房補貼、高層次人才補貼等45個事項在這里均能實現一網通辦。
此外,針對人才成長通道窄、平臺少的問題,蕪湖市人才發展集團全力建設安徽創新中心,整合科技產業園現有辦公、研發場地,構建“一心多園”創新承載格局,集聚創新人才、培育科創企業、孵化未來產業。12月10日,安徽創新中心正式揭牌。
搭建產業實習平臺,為企業育人、留人
團蕪湖市委聯合市委組織部(市委人才辦)等部門開展大學生產業實習“揚帆計劃”。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針對大學生實習成效,團蕪湖市委對產業實習首批入庫的99家企業開展調研走訪。調查顯示,94%的學生覺得實習整體符合心理預期,近半數大學生表示愿意留在企業就業。
調研結束后,團蕪湖市委加強對入庫企業的跟蹤管理,出臺《蕪湖市“揚帆計劃”大學生產業實習企業庫入庫企業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做好實習保障、推進相關工作。同時,重點聚焦蕪湖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企業,認真摸排、實地走訪,了解企業對實習生的實際需求,再次遴選出29家企業為第二批入庫企業。
目前,“揚帆計劃”大學生產業實習涵蓋128家企業,累計為5275名實習大學生發放補貼2000多萬元,共有1332人留在實習企業就業。
這其中就有武漢理工大學的畢業生程亞鑫。他在校園招聘會上得知蕪湖市“揚帆計劃”后,試著向蕪湖長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遞簡歷,隨后開啟了4個月的實習。來到蕪湖后,他享受每個月1000元的實習補貼,并拎包入住公司員工宿舍。
不久前,他正式入職該公司,成為一名設備工程師。工作之余,他喜歡在長江邊散步、吹風,或是品味當地的小吃美食,他被這座城市的悠閑氛圍和青春活力吸引,也堅定了在此安家落戶的決心。
校地合作共探人才共享路徑
90后聶文琪從東華大學紡織工程專業博士畢業后,回到母校安徽工程大學任教。他過去一直研究的是紡織領域的材料,沒想到現在搞起了水泥窯的材料,這種研究領域的跨界源自身份的“跨界”。
總部位于蕪湖的海螺集團是全球最大的水泥建材企業之一,聶文琪還在海螺集團的博士后流動站工作,同時擔任“科技副總”職務。
鑒于企業的“雙碳”達標任務,聶文琪將科研重點放在水泥行業普遍面臨的共性問題:能否找到一種材料讓窯體降溫?帶著自己的學生團隊跑現場,天天和企業的技術人員泡在一起,聶文琪終于實現了突破,找到了一種氣凝膠作為隔熱的涂料,可以有效地降低窯體外表面的溫度。
“在此基礎上,我們提出一種新型氣凝膠‘磚’的產品開發方案,正在聯合海螺集團下屬耐火材料公司一起開發。”聶文琪說,該產品能極大降低水泥生產過程中熱量的散失,增加熱循環效率,大幅降低生產標煤量。
“將企業的實際問題帶入課題組,與團隊老師、學生共同攻堅克難,聯合企業完成了多項課題,同時對教學和人才培養起到了反哺作用。”據他介紹,課題組現有3名研究生、1名本科生,已發表SCI論文兩篇,申請專利1項。
相比聶文琪在科技創新領域的突破,該校人工智能學院90后教師方明來到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擔任“科技副總”后,實現了從具體技術項目實施,到編制項目發展規劃的轉變。目前,他總結出以整機為基礎,拓展智能化編程、智能化感知等技術方向,讓公司發展更加適應國家產業發展趨勢。
安徽工程大學在主題教育開展過程中,進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推動更多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逐漸在大學、經開區、企業之間搭建起產學研一體化平臺,共同促進人才培養,擴大人才規模效應。
今年11月上旬,學校再度選派10名優秀博士掛任蕪湖經開區企業“科技副總”,他們將帶著團隊和技術踏上新征程。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磊 王海涵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12月15日 01 版
責任編輯:祁夢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