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大學畢業,姜點雙很快進入電池系統部加入蜂窩電池團隊,從事動力電池及充電系統的開發工作,現任電池管理業務組組長。“工作十余年,我見證了多個動力電池包產品及充電系統產品的開發,自己也從一個懵懂的大學畢業生成長為獨當一面的資深工程師”。
2013年,為了保證某一項目電池包的按期交付,蜂窩團隊所有業務骨干在簡陋的試制車間里開展電池包的試制,姜點雙在師傅的帶領下也參與到試制過程中。“由于剛進部門不久,對整個試制過程并不熟悉,銑刀、銼刀、烙鐵、鋼鋸等平時不怎么使用的工具,在試制過程中竟然被我們使用得得心應手。由于是新方案的試制驗證,過程中各種各樣的小問題,一個一個地識別、一個一個地解決,過程中誰也沒有喊累,反而干得熱火朝天,困了累了就躺在用方凳拼湊起來的床板上瞇一會兒,餓了就吃點餅干喝點礦泉水。”經過三天兩夜緊張忙碌地試制,終于完成電池包的順利交付。那一刻,姜點雙體會到了滿滿的成就感。
新能源汽車在推廣之初,為保障下線車輛的功能性能滿足市場要求,想對傳統燃油車、下線車輛增加1項D章監測,主要通過開展整車的動態急加速試驗和充電確認電池包及充電系統的功能是否正常。姜點雙和團隊跟車采集數據,很多同事由于暈車受不了,下車吐得一塌糊涂,即便這樣依然選擇堅持。“記得完成一天的試驗任務,我坐在草地上,啃著面包,眼淚都出來了,現在想想仍然為自己感動。也正是這樣一次次實踐,練就了自己處理各種樣車樣件試制調試問題的能力”。
每年1月和8月,團隊會分別組織開展低溫性能測試和高溫性能測試。“1月份在黑龍江省黑河市開展低溫測試,下午4時天就黑了,天黑了試驗還要繼續,為了開展低溫下的慢充試驗,需要在冰天雪地里將車輛放電。經常夜間起床,啟動試驗,極寒溫度下的充電測試保證用戶的正常使用。”8月份的新疆吐魯番,白天室外溫度45℃以上,陽光曬在身上是灼熱的疼痛感,夜里到了10時以后天才黑。“做完一天的高溫試驗,晚上開始整理分析數據直至凌晨1時,早上7時又爬起床準備第二天的測試。”類似的測試,姜點雙和團隊成員都經歷過,但為了產品性能更加穩定可靠,為了用戶使用便捷,他們說再苦再累也值得。
姜點雙在開展電池管理系統功能性能檢查
本報記者 謝婷婷
責任編輯:丁亞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