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屈原,喜歡他《桔頌》中“曾枝剡棘,圓果摶兮;青黃雜糅,文章爛兮”的詩句。我不知道我愛上位于合肥西郊的這片沃土,并在這里種植1萬株桔樹,是否與他的詩有關;但我想,欲長其樹,必固其根,當桔苗們茁壯成長之時,我的根也早已隨之深扎于這片沃土之中了。
我眼中的沃土,原來只是一片荒原,一個垃圾填埋場。這里雜草叢生,溝汊水濁,蚊蟲飛擾,偶顯生機的,是一株株不知姓名的小草綻放岀的點點小花。一個夏日,久居都市的我和家人,想到野外放飛心情,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于是便來到了合肥西郊。舉目四望,朗日高照,白云如洗,遠山近水,鶯飛鳥唱,讓人心曠神怡。當我收回目光,注目足下時,那一刻,在荒原中掘金,讓荒野變沃土的想法油然而生;而種樹、種桔樹的靈感,一定是源于屈原的《桔頌》了;我要以我之手,讓這片荒野/沃土“圓果摶兮”,“文章爛兮”。
我這人快人快語,心到手到,說干就干。于是,很快,一個投資兩千多萬元、占地500余畝的“安徽小獵人智慧農場”應運而生了。盛夏酷暑,毫無遮攔的野外炙熱難耐。開始,我還穿著防曬服,戴上面罩,試圖保護自己;但很快,這些成了累贅,被我一一甩掉,每天日未出而作,日已落而不息,和工人們一道除雜草、平土地、建大棚、挖樹坑、施大肥,布水源。一個多月下來,很多往日熟悉的親朋好友竟不認識我了,抓住我的手說,怎么曬這么黑,是你嗎?頗有“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的感慨。
任何時候,汗水與收獲都是成正比的。夏去秋來,春風又度,1萬株桔苗拔地而起,新芽簇簇,生機盎然。有的急著開了花,濃醇之韻清香撲鼻;有的居然掛了果,壓彎枝頭,如夢如幻。不久,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路通了,來的人越來越多了;繼爾,1萬株桔樹,被上萬戶家庭親情認養。一位作家在暢游桔園后,創作了一首現代版《桔頌》,寫下了“盈林于野,披云攜雨;陽光愛撫,心血孕育;有根沃土,有葉碧綠;有花飄香,有果如蜜”的詩句。
桔樹在長高長大,桔樹下的空地空了岀來,這寸土寸金,一點也不能浪費,一定要為我所用。于是,桔樹下種蔬菜,大棚外養雞鴨,池塘中放魚苗的“三點一線式”種植與養殖,成了農場另一道美麗的風景;當疫情期間,我把和兄弟姐妹們親自點種的10萬公斤瓜果蔬菜,送上了千家萬戶的餐桌,心里比什么都高興。以桔樹為依托的小獵人農場,正如《小獵人生態農場之歌》所唱響的那樣:“風從八方來/田野放異彩/春華灑甘露/秋實來采摘/最美中國夢/夢里花也開......”
一位知名書家送我一幅墨寶,“談笑風聲間,敏銳定乾坤”。書家不僅把我的姓名“談敏銳”巧妙地融入其中,還用“定乾坤”三個字,對我選擇做現代化生態農業給予肯定。我想,所謂“定乾坤”,就是讓自己這粒種子植入沃土,并在這里生根、開花,結果。
(談敏銳)
責任編輯:李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