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安徽青年報發表的《一串動人的音符》,十分激動。我為安徽有郭因先生這樣的美學家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我是安徽利辛人,雖離開故鄉近半個世紀,但我始終關注著安徽,哪怕她有一點小小的進步,都令我高興,令我感奮。這幾年安徽融入長三角,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歸功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歸功于幾千萬安徽父老鄉親的不懈奮斗。但是衡量一個地方的發展,僅看經濟一個方面還不夠,還要看這一地區的文化成果,這是和經濟同重量級的標志性的指標。
作為安徽有郭因先生這樣被國務院授予“為發展我國文化藝術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被中國美術家協會授予“杰出美術史論家”稱號,十分難得。先生的十二卷《郭因文存》被稱為“全國美學界的重大成果和安徽文化強省建設的一個標志性成果?!备菍嵵撩麣w。
(2023年12月1日安徽青年報“秋的‘豐’景第八版)
郭因及其美學成果已成為珍貴的安徽地域文化符號。安徽需要郭因“文化符號”!時代需要郭因“文化符號”!郭因這個沉甸甸的“文化符號”完全可以走向華夏大地!我以為安徽如能把郭因作為文化界重大典型推介,對韓俊同志提出的“扎實推進繁榮興盛的文化強省建設”和“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發展優勢”具有現實的長遠的戰略意義;對于召示年輕一代文化人奮力登攀文化高峰具有非凡的引領意義。
回顧安徽的文化,建國后有賴少其、陳登科、魯彥周等人,使安徽文化藝術的天空燦爛奪目,后又有著名詩人公劉的加入,安徽的文學藝術在全國也是能數得著的。
近年來,安徽的文化、文學藝術雖有長足的進步,但仍不適應安徽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沒有重量級的開山之作問世。安徽有條件有能力追上去,文化藝術界人士應該像郭因先生那樣,不為小名小利,埋頭做學問,搞藝術,相信經過三五年奮斗,一定會取得輝煌的文化成果。安徽經濟總量已躍入前十,文化成果也應該躍入前十,我想這個目標是應該能實現的。
安徽的文化資源太豐富了,開采任何一個點,我以為都會在全國產生影響。如宣紙、黃梅戲等題材這些都值得安徽的文化人下功夫去開采。
作為安徽人,我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廣大文學藝術工作者能像郭因先生那樣,投入到繁榮興盛的文化強省建設中,建造安徽的文化高原,打造安徽的文化高峰。(作者朱海燕系第三屆范長江新聞獎提名獎、第六屆范長江新聞獎獲得者。)
責任編輯:李志慧